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陈能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发力生产性服务业 增添经济新动能

最新信息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陈能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发力生产性服务业 增添经济新动能
2024-02-29 00:59:00
观点摘要
  ●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产业附加值、市场竞争力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更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赋能。
  ●建设辐射力大、附加值高、品牌优势强的生产性服务业生态圈,反映了宝安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深圳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城”,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并部署了多项具体工作。其中,在推动融合化方面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活动提供保障服务的行业,贯穿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发达国家GDP中最大的板块是生产性服务业。
  为产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为经济发展后劲增添新动能,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深圳今年重点的工作方向。今年以来,深圳宝安、南山、罗湖等多区提出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日前,深圳商报记者专访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陈能军,深度解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深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赋能,各区推出行动计划的亮点和意义。
  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记者:深圳是中国工业第一城,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深圳继续夯实工业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将带来哪些新优势?
  陈能军:近年来,工业对深圳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各行业中排名首位,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城,“深圳制造”享誉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深圳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将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跨界服务性强、知识技术密集、低消耗高产出等特点,作为制造业重要的上游投入部门,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效率、质量和动力三方面的变革,将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嵌入到制造业生产全过程,帮助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丰富应用场景和拓展价值链增长空间。
  可以看到,生产性服务业对深圳进一步构建并形成强大的制造能力、创造能力、要素保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完善的数实融合生态系统等竞争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有着重要的支撑价值。
  构建经济结构优化与转型生态圈
  记者:宝安区首次出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制造业大区,宝安此次举措对产业发展有何意义?
  陈能军:宝安区是深圳产业大区,此次首次出台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意味着宝安区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正积极寻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型。这一计划不仅体现了宝安区对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的深刻认识,而且展现了宝安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寻求更高定位的雄心壮志。
  第一,锚定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标,体现了宝安区深刻认识到生产性服务业对辖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产业附加值、市场竞争力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更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赋能。
  第二,引进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和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表明宝安区将着力打造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地。这样的集群能够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和人才,促进知识和技术的高效流动,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建设辐射力大、附加值高、品牌优势强的生产性服务业生态圈,反映了宝安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未来通过构建这样一个生态圈,宝安区不仅能够为本地制造业提供强大支撑,还能够辐射粤港澳区域,甚至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发挥示范力和引领力。
  第四,这一行动计划还表明宝安区将以更加开放和前瞻性的姿态,抢抓《前海总规》落地带来的新机遇,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
  形成新增量,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记者:深圳各区锚定生产性服务业推出行动计划,这将给各区乃至深圳带来哪些机遇?
  陈能军:以宝安为例。首先,计划将促进宝安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宝安区计划到2026年将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提升至65%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其本质就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特别是未来通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总部经济、生产性金融服务、会展服务等五大领域的发展,预计将进一步增强宝安区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该计划助力宝安区与前海合作区的协同发展。
  再次,该计划将打造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这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水平和影响力。这将加快科技产业和制度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前所述,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必将呈现一定的增量规模,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也将形成新的增量。这些都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陈能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发力生产性服务业 增添经济新动能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